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陈可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2011年刊物发表】谁把陈可之藏在画里?

2011-06-29 09:49:24 来源:《投资与理财》特刊《艺术与财富》2011年3...作者:尚晓娟 
A-A+

  “我们这个时代缺乏鲁迅。缺乏鲁迅就感觉比较疲软,有时候还有点儿无病呻吟。我想应该把生活的号子喊起来,这是一种开拓的旋律,中国人需要一种声音。我们还是在进步的,看到苦难,民族和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苦难和误解,但是我们要看到希望,看到昂扬之气。”

  ——陈可之

  从少年时的天才神童,到如今声名显赫的重量级油画家,陈可之艺术创作经历了几个阶段,并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。陈可之的画挖掘的是民族与人类的精神之根,而不是去迎合市场,所以仅以“主旋律”定义之,还显得浅显。

  纵观陈可之作品可以看出,从最开始的幼童即能作大幅油画,到后期饱含思想建树的厚重写实艺术,对古典画法的钟情和东方文化、中国气派的痴迷,使他的人文理想有了亘古的分量。

  藏不住的灵气

  入学第二年,陈可之与同学合作了著名油画《历史》,画家以最洗练的艺术主题昭示了一个时代的结束,这幅画成为“伤痕画派”的代表作品之一,原作和复制件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和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收藏。此时,陈可之只有18岁。

  从《历史》这幅作品开始,陈可之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触角,他略过对现实平铺直叙的描写,逼观者作出深层次的思考,直接拷问更深层的本质。后来,另一幅代表作《冬日晨曦》中,他也是一下子就把准时代的脉搏,虽然是描绘延安时期平凡的一天,却将历史画升华到清新、高远的境界。《冬日晨曦》荣获自油画传入我国100年以来首届中国油画展的最高奖,在中国美术史占有一席之地。

  当时,这样画历史题材的画家并不少,为什么年纪轻轻的陈可之能够脱颖而出?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,陈可之在表达历史题材时,不拘泥于已有的角度和构图,充分体现了画家把握重大题材的灵气和悟性,使观者在获得视觉美感的同时,还引发深刻的思考。

  藏不住的情怀

  和很多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,陈可之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,都使他具有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社会责任感。虽然社会责任一词在今天已属稀缺品,但在他的作品中,却充分地体现出他对历史的尊重和敬意。

  有评论家认为,陈可之将油画的表现技巧和中国传统的皴法技术等巧妙结合,充分发挥了油画的表现力,并让笔触、肌理、光线完美配合。作品以情动人,流露出严谨、宏大的中国气派。

  事实上,从18岁创作出代表作《历史》开始,陈可之就坚持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入思考,并展开创作,从《冬日晨曦》、 《延河水》,到后来的《长江魂,三峡纤夫》、《重庆大轰炸1938—1943》,他的画面里无不是很中国的精神,是不可多得的为时代给力的励志艺术作品。

  问及对主旋律的理解,陈可之坦言:“艺术的主旋律不是概念化的东西,贯穿于艺术形象,是民族的声音。我们这个时代缺乏鲁迅。缺乏鲁迅就感觉比较疲软,有时候还有点儿无病呻吟。我想应该把生活的号子喊起来,这是一种开拓的旋律,民族需要一种声音。我们还是在进步的,看到苦难,民族和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苦难和误解,但是我们要看到希望,看到昂扬之气”。

  藏不住的力量

  陈可之的作品也为美术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个案,他的作品从 油画语言到画面内容,达到了非常严谨的统一。这在大幅历史油画《重庆大轰炸1938-1943》得到充分体现。即使你用比较挑剔的眼光去看,也能看出他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精神,是结合得比较好的励志作品。

  为了完成这幅作品,陈可之查遍了近现代重庆的历史资料,经过几十次的实地考察,终于确定画面视觉立足重庆老城区通远门金汤街,鸟瞰长江、嘉陵江环抱的渝中半岛。在这样辽阔的场景中,把不同的历史瞬间定格在同一画面,包括“5.3”、“5.4”大轰炸、24万市民大疏散、六五大隧道惨案及国际救护、轰炸后救火、愈炸愈强的反轰炸和反空袭斗争,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体现。这一宽7米、高1.9米的画作,恢宏而气派。坍塌的房屋,燃烧的街道,横陈的死尸,逃难的人流,近在眼前。

  2004年8月6日,在日本广岛县体育馆举行的纪念广岛遭受原子弹爆炸59周年的和平集会上,陈可之等创作的《重庆大轰炸1938-1943》获得广岛县日中友好协会青年委员会颁发的“和平贡献奖”。

  艺术之所以能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不仅因为它能传递审美,更重要的是它能引起人们深深的反思。陈可之在《重庆大轰炸1938-1943》中所传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调的悲悯情怀,具有这样的警示力量。

  藏不住的真实

  不擅言辞的陈可之是一个朝向内心的人,在早期的历史画之后,他开始寻找更能激发自己的题材。后来的创作很难说是他选择了三峡,还是三峡选择了他。与所有描写三峡的画家都不一样,三峡地区的纤夫是独有的气质、特殊环境和年代的产物,区别于任何国度和地区的一群生灵。谈起创作感受,他说:“因为我们生长在长江边上的人充满了对土地的感情,可能像贾樟柯、刘小东他们是有另外一种新鲜感,方式上可能是走马观花,但是我想,我是想立足于这个土地,表现它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的不一样”。

  1996年9月,长江夏季洪水消退以后,陈可之来到三峡采风写生。他踏上了位于瞿塘峡中从大溪到夔门的古栈道,触摸已被江风侵蚀的三峡石,胸中奔涌着的激情似乎找到了归巢。陈可之深深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几千年来,三峡与三峡人密不可分,相互存依, 《长江魂•三峡纤夫》就是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创作出来的。

  这幅作品是三峡系列的第一幅,也是画家本人比较满意的一幅。有评论家这样评价:“油画《长江魂•三峡纤夫》是长江文明留给后人的千古绝唱,是最准确地表现长江人文精神的艺术品”。

  接下来,陈可之开始创造以三峡地貌和人文生态为主题的作品,至今已有100多幅。

  对于三峡生态画,他这样解释:“历史地貌和历史景观不是纯粹的风景画,我更多的是微观的一种观察,沉淀下来的,通过形象描绘,呈现精神实质”。下一步则是更多关注人文,从自然到人的生活,表现“三峡地区的人们的生活面貌,他们的生活状态,包括移民,包括他们建房子、杀猪、送葬、生小孩,等等”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陈可之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